我们所说的日本铁壶,日本称为铁瓶或急须。在江户时代天明期(1780年代)的古文书中已有铁瓶(铁壶)名称的记载,由此可推知铁壶在庶民间开始普及正是在此时期。
在起初的日本茶道中,铁釜是没有提梁和壶嘴的,煮沸的水要用小竹勺舀出来,就像我们今天从汤盆里往外舀汤。铁瓶最初是与茶釜同年代出现的,被称为手取釜。据史料记载手取釜最早出现在延庆2年(1309年)的室町时代,底部有三足为支撑点,用途多为药用。在1750年代,现代的铁瓶由三代小泉仁左卫门设计制作成型。也因此,三代小泉成为了现代铁瓶的缔造者。
大正9年(1920年)铁瓶生产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铁瓶制作釜师接收茶道名家的建议,在钻研铁壶制作技巧的同时开始学习日本茶道文化。在这些釜师中最为突出的就是13代铃木盛久(1896~1976),他把茶道文化融入了铁瓶作品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且被授予了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人间国宝)的称号。盛久最经典的代表作日之丸也是融合了茶道文化后孕育而成的作品。
明治时期以后,南部铁器(盛冈,水泽)的铸造业有着飞速的成长,在昭和31年(1956)铁瓶的产量到达了顶峰,月生产量达到了5000个。但由于需求减少,整个铸造产业也面临了极大的考验。
京都的龙文堂在江户中期(1715~1845),使用了蜡型制作法来制作铁壶,所制作的铁壶细致精美,纹理清晰,但由于战争原因,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名噪一时的京都铁瓶,目前仅剩下平安松寿堂、云色堂等一两家而已。
山形铁瓶是在明治维新时期(1868~1911)逐渐开始制作铁瓶,铁瓶制作始于盛冈(南部铁器)的委托制作。在1945年战后时期,山形铁瓶受到了釜师长野垤志的指导使铸造技术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