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金工界,秦藏六的大名如雷贯耳。无论是铁器,银器,藏六都是一块不朽的丰碑。堪称世界金工第一人。
秦藏六的作品,能够如此出名,源于他家族时代深厚的金石学功底,他痴迷于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并在鼎彝礼器中汲取营养,非但令日本金工界耳目一新,也令中国人因血脉中的商周情结而无比亲切。
秦藏六擅长将中国的商周青铜纹饰运用到铜器银壶之上,除了銅器,茶道用具作品外,银制品、花器、文房四宝、香道用具也极受世人推崇。
初代秦藏六是秦源平之子,最初的名字是秦米藏1823-1890(比波多野正平小十岁),他以划时代的蜡型铸造法,成功的將中国古铜器的图腾摩划入铁壶作品。
藏六,将艺术、铸造技术融于一体,再加上其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及精湛的铸造技术,所铸造出来的作品堪称人间极品。被尊崇为日本金属工艺第一人,人尊称“藏六翁”。
秦藏六家族是第一代皇家御用工艺大师、日本幕府时代末和明治时期著名的金属工艺师。当时的脱蜡铸造是藏六翁独特的技术,其历史诗文方面也是样样精通,作品可见精湛的铸造雕刻功力,一刀一刻皆不凡!
身为日本全国的代表,秦藏六亲自制造江户时期孝明天皇的铜御印、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的大将军黄金印、明治六年天皇御用国玺等。
金属工艺的多种技法中秦藏六最擅长的是铸金技法,并将最高难度的技法“蜡铸法”完美的传承下去。
秦藏六的作品特征是具有中国古铜器的图腾,代表着藏六独具匠心并受到世人的极高评价。第一把仿制中国青铜图腾的铁壶在1816年诞生,藏六家族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初代藏六(秦藏六)是龙文堂安之介的学生,深受中国周汉时期青铜器影响并深入研究,将饕餮纹饰运用于作品中,有种难以言喻的美感。代代相传以“藏六”为名,继承传统的铸造器物技术,目前已传至六世。
藏六的壶虽无堂号,但其壶身落款『藏六』也是一直代代相传,亦可等同于藏六堂。藏六系所造茶器除铁壶外还有诸多方面的器具种类,如铜器、银器、茶器、文房四宝、香道用具等。
特别是茶道用具例如釜、炉、水指、建水、盖置、水竹、茶五德、茶壶、罐、茶托、茶入、茶碗、茶刀、茶则香炉、花插等等,每一器件都精美至极,实为追崇者收藏之佳品。
历代藏六LIDAICANGLIU
【初代秦藏六】
初代秦藏六文政七年(1824年)出生于山城,是幕府时代~明治时期的金工匠。对中国周、汉时代的古铜器深有研究,代表作为鼎形花瓶。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去死,享年六十六岁。
【二世秦藏六】
安政元年(1854年)生,最初名为秦祝之助,初帶秦藏六長男,昭和七年(1932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三世秦藏六】
三世秦藏六是二世目秦藏六的三男,1882年出生于京都,为京都金工名誉会长。昭和七年(1932年)成为三代目秦藏六,昭和十九年(1944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四世秦藏六】
四世秦藏六是二世秦藏六的五男,生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京都,与三代目秦藏六一同学习于二代目。昭和十九年(1944年)继承为四代目秦藏六,曾担任京都金属工艺协会会长。于昭和五十九年(1984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五世秦藏六】1927年出生
【六世秦藏六】昭和二十七年(1952年)生于京都,五世秦藏六之子。
李小白 纯银 檀木摘薰色龙蛋急须
点击询价荒井工房 砂铁姥口型翔鹤铁壶 10号
点击询价大渊银器 纯银 葫芦形纵波槌目纹银壶(4.5寸)
点击询价大渊银器 纯银 竹段急须(熏银)
点击询价大渊银器 纯银 柚子型立筋汤沸 (4.5寸)
点击询价铃木盛久 手毬铁壶(小)
点击询价大渊银器 纯银 鲤鱼跃龙门横手急须(3寸)
点击询价李小白 纯银 小葫芦金藤银壶
点击询价及川齊 平南部型樱砂铁铁壶
点击询价荒井工房 广口凤凰纹铁包银壶
点击询价